近年來,各類商會組織發展迅速,極為活躍,不論從數量,結構,運行,還是創新,作用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已成為社會管理的重要力量。商會是“市場經濟的三大基石之一”,在反應訴求、維護權益、規范行為、提供服務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一個商會的發展,有醞釀期、新生期、生存期、成長期、可持續期和衰退期六個階段,任何一個階段,都可能面臨“存亡”。醞釀期首要問題是可行性,是商會成立的必要性,如果時機、條件和基礎不成熟,靠激情和沖動貿然成立的商會組織則不會長久。
無論企業,還是組織,個人愿景、使命和價值觀都是第一位的。如果沒有清晰的定義,商會執行層面沒有把這個事情想透,便會像是無頭蒼蠅一般,不著調。
很多商會或許認為這是假大空,太過務虛,便選擇性地忽視。而也有很多商會讓這個定義僅存在于章程文件中。事實上,有很多商會的大部分成員不知道、不了解,甚至不明白為什么加入商會?加入商會要做什么?不客氣的說,沒有頂層設計的商會就是一群烏合之眾。
現今的社會,浮躁成了常態,一切似乎都是向“錢”看,更遑論商人是一個最務實的群體和階層。然而,僅靠利益維系下的關系網實在太脆弱,為利而聚,又因利而散的例子著實太多。能夠長久維系關系的,唯有情分。恰似陳年佳釀,愈久愈醇。
很多商會只談利益不走心,一時間的如火如荼也改變不了煙消云散的宿命。百年商會,以始為終。
商會組織愿景、使命和價值觀也必須走心,要有為天地立心、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向往的愿景,讓大家抱團取暖,互幫互助。不走心,純以利為之,必不長久,心之所往,利必隨之。
因此,商會愿景應從大多數商會的的會員單位及個人愿景出發、從屬地文化中尋找、結合所在地的具體情形、從現實角度考慮、以商會組織長治久安為目的去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