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會協會站“前臺”,合力優化營商環境

   日期:2021-11-18     來源:商會通訊    評論:0    
核心提示:自去年以來,我國就對如何優化營商環境采取了一系列舉措,如國家發改委發布了我國營商環境評價領域首部國家報告《中國營商環境報

自去年以來,我國就對如何優化營商環境采取了一系列舉措,如國家發改委發布了我國營商環境評價領域首部國家報告《中國營商環境報告2020》。我國初步形成了以《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為核心、各部門法規和相關規定為補充、地方優化營商環境的專門性立法為枝干的制度體系?!笆奈濉币巹澮蔡岢?,要持續優化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

好的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競爭力。但如何能保證打造優良的營商環境,如何讓法治對于營商環境真正發揮作用?實現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促進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這是一個值得人們深入探討的課題。筆者認為: 這不僅要依靠政府,也要依靠社會團體組織,依靠企業與商人,幾者多方相互協作、配合,相輔相成,才能真正形成合力。

01

透過現象尋原由,商會協會站“前臺”

顧名思義,優化營商環境,離不開一個“商”字,貴在重商護商。營商環境主要指企業等市場主體在經濟活動中所涉及的各種外部因素和條件的總和,包括政務環境、市場環境、法治環境、人文環境等。好的營商環境,不是體現在口頭上、文件中,也不是通過召開幾次會議和組織幾次專家講座就可以改善改變,更不能“說起來重要、干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而是要通過多方多次實事求是的調查研究,營商環境是一項系統的生態工程,要時刻抓在手上、放在心上、落實在行動上。

一個地方營商環境的好壞,商協會與企業、商人最知情、最了解,體會最深刻,也最有發言權。要讓商協會和企業、商人走上”前臺”,充分發揮商協會在連接政府和企業、商人之間的橋梁與紐帶作用。要從商協會中推薦更多的優秀企業家代表參加人大、政協,要把一些敢講真話,敢說實話的人,選聘到各執法部門擔任執法監督員,多給他們一些說話的平臺與機會。據說有些地方把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執法監督員作為一種榮譽,給了那些喜歡唱贊歌,卻從來沒有自己獨獨的見解,既不建言、又不監督的人,這也為優化營商環境帶來了不良影響。

然而,影響營商環境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

最近經常聽到一些生意人說: 現在生意不如以前好做了。綜其原因主要有三: 一是近年來受疫情的影響,許多地方經濟明顯下滑;二是信息渠道少了,現在關系也不好找了,各有關部門管理都很規范了,承接重點工程都要走招標、競標和程序;三是接到生意,錢難要了;簽合同時算著賺錢,到事做完結帳時虧錢。長期以來,生意場上的人,都有一個基本共識,他們始終認為: 有關系,就好賺錢。關系越多、越大,就越容易賺錢。關系就是最大的生產力。同樣一個工程,有關系的人能賺一千萬;有人只能賺500萬,要送出500萬,才能拿回另外的500萬。

目前,國家反腐倡廉的力度逐步加大,但“大鬼好處,小鬼難纏”仍然是生意場上一個“潛規則”,特別是做一些政府與國企的工程,商人們除了精打細算、流血流汗的干,還要偷偷摸摸、做賊心虛的送。有人不會送,工程款被拖上幾年,加上成本利息,甚至還要虧本。這種現象在社會上早己不是什么秘密,不僅在個體和小型企業中存在,甚至一些大、中型民營企業,都有被這種有意或無意形成的”三角債”拖垮的危險。

同時,在極少數地方、極少數部門、極少數個人中“吃、拿、卡、要”的現象,也并非完全杜絕。前些年有位敗落的“富豪”曾說過這一句話: 如果你得罪了某位官員,他要存心想刁難你,哪怕他只是一個處長、科長,即使你有億萬家產,他用不了幾年,就可以把你整垮。當然,發生這種事的概率是極少的,但這種現象一旦發生,就嚴重破壞了當地營商環境,影響了政府的公信力與形象。

近年來,湖北全省的營商環境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也有一些不盡人意地方。很多地方政府把招商引資工作都放在日常工作中的首要位置,并通過用鄉情、親情感召、感動一些企業家回鄉創業投資,多數地方跟蹤服務也是很到位的,但也有個別地方個別干部說的是一套,做起來又是另一套。湖北省法學會刑法研究會會長康均心教授在2021年刑法研究會年會上交流時說,有企業家朋友跟他講,一些地方在招商時,是“春天”般的溫暖;在深入洽談過程中,是“夏天”般的熱情;在投資落地有事需協調解決時,如同“秋風掃落葉”;一旦企業遇到困難需要幫助時,那就是“寒冬”來襲。在民間甚至流傳出招商引資”J、Q、K”三部曲的故事。還有一種現象,就是有些人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不作為,不擔當,也不輕易犯錯。對企業不“吃、拿、卡、要”,同時也不聞不問,可辦的事能推則推,能拖則拖。這些都嚴重影響了政府的形象。還有少數地方在對待企業與商人時出現“重外輕內、重遠輕近、重大輕小、喜新厭舊”的現象,這些都不同程度影響到各地的營商環境。這需要各級黨委政府嚴令要求各相關部門從思想上徹底杜絕,從根子上徹底解決。營商環境中的每一件小事,都可能成為影響政府形象和未來發展的大事。

02

政商合力做服務,執法部門作后盾

政府作為制度創新的主體,優化營商環境的一個重要方面是把經濟工作中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新機構、新政策和新工作載體等,引入到原有的制度體系、政策體系和工作體系中,從而為經濟升級提供政策紅利。行業協會作為從事相同性質經濟活動的企業自愿組成的社會團體,相對政府部門而言,對制度規定促進還是制約企業發展感受得更真切,對企業長遠發展需要什么樣的制度供給了解得更清晰;異地商會作為致力促進登記注冊與會員籍貫兩地經濟活動交流的社會團體,相對于政府部門而言,對兩地制度規章差異和優劣掌握得更全面、體會更深刻。因此,行業協會、異地商會應發揮這一特有優勢,當好政府推動制度創新的“助手”和“參謀”。

政府在推進制度創新時會經常征求相關行業組織和企業的意見建議。行業協會既要主動配合,更要積極支持, 特別要注重發揮會員中黨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作用。有些時候,有公職人員尤其是領導干部在場,企業家提意見往往有所顧忌,商協會就要站到“前臺”,代表政府及其工作人員深入企業開展調查研究,聽取收集企業和企業家最真實的意見和建議,確保政府決策的參考和依據的真實性。應定期與政府有關部門聯系,及時掌握當地政府在制度創新方面的最新舉措,將制度創新的背景緣由、實際成效等收集匯總,提供給當地政府有關部門,必要時可為政府相關部門對接牽線搭橋, 適時組織開展一些政商交流活動,讓企業、商人和政府官員面對面溝通,讓雙方都能獲得需要掌握和了解的信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本質上是法治經濟,優化營商環境最核心的要素在于法治。對標世界銀行每年發布的《營商環境報告》各項指標及市場主體各項需求,各級政府都應相應出臺一些有利于營商環境改善的政策與文件,要在優化營商環境中當“先行官”;司法公正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保障。各地人大立法機構和政法機關及行政執法部門,要切實為誠信守法的公民和企業保駕護航,做他們堅強的后盾。要圍繞《刑法》構建防范企業家犯罪的制度體系:一是利用典型案例、大數據分析、談話提醒等構建防范企業家犯罪的教育預防體系;二是主要采用經濟、行政手段校正企業家違法違規行為,少用慎用刑事手段,構建審慎包容的監管體系;三是對企業家少用慎用逮捕等強制措施,構建寬松謙抑的刑事處罰政策體系;四是對侵害企業家人身權、財產權的刑事犯罪給予重點打擊,做到保護與打擊兩手抓兩手硬,構建對企業家全方位保護體系。

03

“三策并舉”來助力,優化目標獲實效

優化營商環境, 促進經濟和社會全面發展, 既是各級政府必須履行的職責, 更是廣大企業和商人的共同期盼。各級社會團體組織,包括行業協會、異地商會也應積極行動起來,參與到優化營商環境之中,助力政府與企業的良性互動、有效合作,為營造全社會開放包容、互利合作、誠實守信、重商護商的營商環境做出應有貢獻。

(一)提出“好建議”,為政府推動制度創新注入原動力

各社會團體組織,包括行業協會、異地商會都要發揮自身獨特的優勢,為政府部門提供最真實、最想聽到的“好建議”。

一是開展行業調查,全面掌握情況。了解有哪些最新政策要求和工作需求;開展調查時,應根據各行業特點確定好調查時間、內容、方法;調查結束后,應盡快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調查情況和統計數據。

二是深入解剖“麻雀”,找準問題癥結。在開展行業調查中,要就行業發展的階段性典型問題、企業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共性問題、經營好壞的兩個方面典型代表進行解讀和剖析,歸納經驗,梳理問題,找準癥結,提出對策。

三是要深入到企業中與企業家面對面交流,聽取收集企業和企業家最真實的意見和建議,整理時要原汁原味、不走樣不變形、不掩過不溢美, 確保提供政府決策參考時,其依據的實用性和真實性。

(二)發出“好聲音”,為優化營商環境傳播正能量

要與官方主流媒體“唱和聲”。利用行業協會、異地商會自建的網站、微信公眾號、創辦的內部報刊和廣大會員的微信朋友圈,及時將官方主流媒體對優化營商環境進行報道,向外界進行傳播,共同唱好優化營商環境建設的主旋律。

要積極主動“當主播”。把了解掌握的體現營商環境優化改善的典型事例,以行業協會、異地商會的名義講給外地協會和企業家聽,讓他們從這些鮮活生動、具體形象的事例中,感悟和判斷營商環境是否得到了優化,改善到什么程度。

要打造精品“樹形象”。在向外界宣傳本行業優秀企業時,不僅要推出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還要推薦在新的營商環境中發展最快、效益最好的,放大可學可做典型的示范效應,以此從側面印證營商環境優化改善的具體成效。

(三)做出“好規范”,共同營造改善和維護營商環境的新局面

營商環境的優劣就像空氣質量好壞一樣,人人受益,人人有責,企業和企業家既要成為優化營商環境的受益者,也要成為優化營商環境的參與者、建設者和維護者。調動企業和企業家營造和維護營商環境的主動性、積極性,既需要政府及其相關部門把優化營商環境的責任承擔起來,堅決破除各類隱性障礙和潛規則,讓企業和企業家看到實實在在的變化,共同維護良好營商環境的新局面。

健全行規行約。根據政府相關部門的授權或委托,結合本行業特點制定行規行約,規范行業和會員的生產經營行為,實施規范化運作;要積極配合政府制定、修改行業標準,加強會員和行業自律,形成務實管用的自律制度體系,防止因壟斷行為不正當競爭和個別企業違法鉆營等現象,破壞營商環境。

加強教育引導。行業協會、異地商會要把政府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的力度、采取的措施辦法向會員企業及時傳達,凝聚共識,提振信心;突出以人為本,注重把人的工作做好,要教育引導會員企業樹立長遠建設發展眼光和格局,堅決不做一邊埋怨營商環境,一邊破壞營商環境的事。

要依規獎優懲劣。依據章程對會員企業各種不良行為采取警告、業內批評、同業制裁、取消會員資格等懲戒措施,約束會員企業的經營行為,建立健全行規行約監督機制,并建議有關部門宣傳表彰守法誠信的企業、公開失信企業黑名單,努力形成守法誠信受益、破壞營商環境受損的社會共識。

只要政府和商協會與企業、商人等各方共同做好協作、配合,各司其職又形成共同合力,相信一定能夠實現“優化營商環境”的既定目標。

作者|秦彬(武漢黃岡商會駐會副會長)

 
打賞
 
更多>同類商幫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商幫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大國商幫簡介  |  聯系方式  |  使用協議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适合女士自慰时看的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