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有很多新的商協會孕育而生,也有很多商協會因為運營不下去,而陷入了窘境,商會囊中羞澀,發展難以為繼,會員也就一拍即散。我們成立商協會一定要明白我們成立商協會的初心和目標。
01
為什么要成立商協會?
不論是工商聯(商會)、行業商會、還是異地商會,在成立 商協 會 之前,一定要弄明白為什么要成立 商協 會 ?
有人說是經濟需要,有人說是社會需要,有人說是政治需要,其實這些觀點都是對的,正是因為不同的需要,才使商協會具有了可行性、必要性、合法性。
成立商協會不能靠一時沖動,三分熱度;不能靠幾個人拍腦袋想當然,不能赤裸裸的爭名頭,圖利益;不能搞一言堂,因為自己發起創建了商協會,就自己什么都說了算,不能為成立商協會而成立商協會,拔苗助長,勢必為商協會后面的建設“埋雷”。
商協會的發展離不開政府對商協會的支持,也不能完全依賴政府,當下政府有兩種現象:一種是重商協會。有的政府,干預過多,商協會的“自主治理”空間受到了擠壓,商協會表面上看和政府走得很近,政商關系也和諧了,但商協會的自主辦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另一種是輕商協會。在對待商協會問題上,有的政府不重視,或者是口頭或文件上重視,不反對也不積極,存在不作為、慢作為現象。有的異地商會只是名稱中有家鄉的名字,家鄉政府和他們根本沒有任何來往和交集。
02
商協會多開會,才叫“會”
商人多發展才是“商”;商協會多開會才叫“會”。一個商協會組織不怕“會?!?,就怕“會荒”?!皶摹钡脑蛑饕苤朴诮涃M、場地、人員等客觀條件和主題、內容、策劃、創意等主觀因素,以至于有的商協會出現了“無會可開、無人可參、無主題可選擇、無內容可設計”的尷尬局面。
其實,商協會的“會”不僅僅是單純的“會議”,應該說是商協會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服務型組織的公共產品,是辦會的一種有效工具,是實現商協會各項計劃目標的一種載體。單就商協會章程中列出要開的會議就有:會員大會(或者會員代表大會)、理事會、常務理事會、會長辦公會、監事會等,這只是常規的“法定”的會議,還有大大小小、不同主題、固定的和隨機的“會”,構成了商協會的“會議體系”。
只有創造性開展各種“會”,讓會員有儀式感、參與感、存在感、認同感、獲得感、歸屬感、成就感等,才能凸顯商協會的作用和價值。
多開會才叫會,其實大道至簡,知易行難。關鍵還要懂得如何“找會”。不是只和商協會相關的會才能開,也不是和商協會不相關的會不能開,只要是能有利于商協會發展,更好地服務于會員,符合國家法律法規,一切遵循活動基本規律的“會”都可以開。開好會,多開會。
03
新型商會的標準
要做有思想的商協會,打造有能力的商協會,建設有愿景的商協會。
一要做有思想的商協會。從成立伊始,我們應明確提出服務立會、能力辦會、文化興會、黨建強會的工作思想。不要為成立而成立。在服務立會上,應當把服務民企服務會員作為商協會宗旨;在能力辦會上,應以提高服務民企服務會員能力為目標;在文化興會上,提倡商協會文化:廣交朋友,服務先行,義利兼顧,合作多贏。在黨建強會上,商協會黨建工作要體現“政治引領,服務保障,凝心聚力,服務大局”的功能。一定要牢固樹立“抓黨建是本職,不抓黨建是失職,抓不好黨建是不稱職”的思想,有條件的商協會,黨組織要早建,要好好干,沒有條件的要合建,一起干。
二要打造有能力的商協會,能力的體現主要是構筑平臺,借勢借力,夯實基礎,堅持創新,打造品牌。我認為商會要想快速發展,可通過“借腦、借勢、借力”,補短板、強能力、共發展,“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共建平臺、各求所需、合作發展、互利互贏。商協會有五個主平臺,提請各商會會長、秘書長關注和打造。一是金融支持平臺,二是科技創新平臺,三是資源轉化平臺,四是人才服務平臺,五是商協會合作平臺。
三要建設有愿景的商會。“合眾力、造大船、涉深水、助遠行”,愿景的體現是建一個在民營企業中有號召力,在項目投資中有影響力,在社會品牌形象上有公信力,在商協會發展的能力建設上有生命力的社會化、市場化、國際化和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型商協會。
04
商會資源整合和轉化
對 商協 會 資源的認識有以下幾種情況: 要么忽視資源,不了解資源的重要性; 要么擁有各種資源,卻不知資源如何轉化,造成資源閑置、浪費; 要么重轉化,輕維護,惡意透支資源,以至于資源枯竭。
什么是資源?“資源”是指一國或一定地區內擁有物力、財力、人力等各種物質要素的總稱。資源分為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商協會資源則屬于典型的社會資源。什么是社會資源?為了應對需要、滿足需求,所有能夠提供而足以轉化為具體服務內涵的客體。皆可以稱為社會資源。具體到商會,又分有形資源和無形資源。商會的“人、財、物”,是指商協會的有形資源,人才資源和人力資源是商會資源中最核心的組成部分。
商協會的無形資源,是指商協會長期積累的,沒有實物形態的,無法用貨幣精確度量的資源。包括并不限于:數據信息、商會品牌、商幫文化、群體聲譽、政界影響、辦會能力、服務水準、社會關系、公益行為、領軍企業、企業家精神等等。資源無論有形還是無形,唯有轉化,才能產生價值,滿足需求,形成社會生產力,才會成為效益、利益、市場、財富。
商協會資源如何轉化?是學問和藝術,更是一門組織行為科學。轉化既需要基礎、條件、環境,還需要精力、物力、財力,有時還需靠天時、地利、人和。
每一個商協會都擁有人才資源,如果不能轉化,資源永遠就是資源。人才資源轉化方面需要溝通、互動、聯誼,彼此產生認同、信任、信賴的基礎,繼而交往、合作、共事、共贏,繼而互幫、互助、互惠、互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