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商會“去中心化”,實現人人參與、人人受益!

   日期:2022-01-24     來源:商會通訊    作者:張亮    評論:0    
核心提示:商會未來將向哪兒去?預測未來永遠都是一件不靠譜的事兒。無法預測未來會怎么樣,只能簡單講講看到的一些趨勢。簡單版的回答:未

商會未來將向哪兒去?

預測未來永遠都是一件不靠譜的事兒。無法預測未來會怎么樣,只能簡單講講看到的一些趨勢。

簡單版的回答:未來的商會可能沒有辦公室,也沒有領薪水的專職工作人員,每一個成員既是參與者,也同時是組織的管理者、志愿者?!叭巳藳Q策、人人參與、人人受益”將是未來新型商會組織的主旋律。一、未來商會將會“去中心化”;二、連接的更加自由將會催生一大批新生的、治理形式多元化的商業組織,它們不一定是在民政部門正式注冊的商會,名字可能叫“聯盟”、“XX匯”、“XX會”,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們將真正在未來扮演商會的角色和職能。

完整版的回答:“去中心化”可以說是對未來人類社會影響最大的一個趨勢。在現代社會形成之前,為了提升效率,人類有了分工,個體從分散走向集中。進入到現代社會后,集中度日益提高,因為分工日趨精細,社會運轉的速度越來越快,但是作為處理公眾事務的“中心”消耗的社會資源(人力、物力、財力等等)也越來越多,并且衍生出來諸如官僚作風、權利尋租、貪污腐敗等一長串的“負面清單”。

盡管如此,“中心化”,或者“決策集中化”,仍然是當今世界的“主旋律”。盡管社會制度不同,但每一個現代國家、?。ㄖ荩?、城市都有一個“中心”(政府)負責處理本地區的公共事務。有的“中心”決策迅速、執行力強,但個體缺少知情和參與決策的機會;有的“中心”個體參與程度高,但決策緩慢,效率低下。在“效率”和“民主”之間達到完美的平衡似乎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因此,在19世紀初的歐洲首先出現了“去中心化”的理論思想。在政治上,這一思想體現為“無政府主義”,在公司治理上,即“扁平化”管理模式。

百度百科上面關于“去中心化”是這樣定義的:在一個分布有眾多節點的系統中,每個節點都具有高度自治的特征。節點之間彼此可以自由連接,形成新的連接單元。任何一個節點都可能成為階段性的中心,但不具備強制性的中心控制功能。節點與節點之間的影響,會通過網絡而形成非線性因果關系。這種開放式、扁平化、平等性的系統現象或結構,我們稱之為“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的本質是和“全球化”針鋒相對的,全球化抹平了基層的權益和個體間的差異,而去中心化則提倡將一切權利回歸到個體和基層?!叭ブ行幕钡乃膫€主要目標是:廣泛參與、多樣化、提升效率、以及解決沖突。

如果成員之間不需要通過商會秘書處介紹,就可以直接認識、交流、合作,那么整個組織的溝通協作效率就大大提高。會員可以直接發起組織一個活動,邀請其他會員參加,發起人可以是一個會員,也可以是幾個會員聯合發起,活動內容的安排、組織活動需要的費用如何籌集等問題都由組織者來共同商定,然后共同去募款。小型活動可以,大型的商會年會同樣可以這樣操作。秘書處這樣的常設機構似乎也沒有了存在的必要。

其實,就在當下,商業發達的城市里都活躍著很多個“XX聯盟”、“XX中心”、“XX會”等各式各樣的新生組織,這些組織許多都是脫胎于互聯網,主要成員來自網絡上的同一個社區、興趣小組、微信群、QQ群等。另外,眾籌也催生了一大批這樣的“新生代組織”,從最初的發起、籌款,到后期的運營、推廣,都是以眾籌的方式進行,比如北大的1898咖啡、金融客咖啡、電影《大魚海棠》等,都是所在領域內通過眾籌完成全過程的成功案例。

這些組織,無論其存在周期的長短,其實都是“去中心化”的產物,他們彼此之間連接的成功要拜互聯網推動的“去中心化”所賜,這些“新生代組織”的基因里有天然的“自治”屬性,他們通常不認同傳統組織的運作方式,希望所有成員共同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運作機制,最大程度的發揮和調動每一個成員的特長與積極性,并且讓所有的決策和執行過程在陽光下進行,接受全體成員的監督。

當然,在短時間內,要達到“去中心化”的理想狀態并不容易,而且“去中心化”也不僅僅是社會組織演變的結果,它更是一個過程、一種思維方式和運作方式。對商會組織而言,理事會、秘書處作為商會的“議事(決策)中心”和“執行中心”,如果不能正常發揮中心的協調統籌、高效對接資源的作用,反而成了成員之間交流合作的障礙,甚至滋生腐敗的話,那么,這樣的商會勢必會在社會發展的潮流中被淘汰。

 
打賞
 
更多>同類商幫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商幫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大國商幫簡介  |  聯系方式  |  使用協議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适合女士自慰时看的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