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年前,作為和莎士比亞生活在同一時代的東方戲劇大家,湯顯祖任遂昌知縣五年,在此興教勸學、班春勸農、傳授昆曲,深受百姓愛戴,并把為官的經歷和遂昌的景色寫入了著名的《牡丹亭》。
400年后,走在遂昌的街頭巷尾,不時總能聽見《牡丹亭》的曲調,也隨處可見湯顯祖的“痕跡”:湯顯祖書吧、湯顯祖郵局、湯顯祖紀念館……近年來,遂昌結合各類民間藝術展示、學術研究及成果交流活動、遺跡修葺等,不斷挖掘、研究和弘揚湯顯祖文化內涵。
早在1984年,遂昌就成立了湯顯祖研究會。2006年,中國戲曲學會湯顯祖研究分會落戶遂昌,創辦《湯顯祖研究通訊》,并每兩年召開一次國際學術研討會。
從2010年起,遂昌還多次組團訪問莎士比亞的故鄉英國斯特拉福德,積極籌劃讓湯公和莎翁“牽手”。2014年,遂昌組織浙江昆劇團赴英演出,在斯特拉福德市、考文垂市上演4場昆劇《牡丹亭》全本,受到當地觀眾好評。
與此同時,“遂昌昆曲十番”于2008年被原文化部公布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班春勸農”于2011年正式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并于2016年作為“二十四節氣”的立春民俗之一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此外,為了讓更多的青少年、民間音樂愛好者加入傳統文化的傳承,遂昌還成立了“湯顯祖文化傳承學校”“昆曲十番傳承學校”“昆曲十番傳習基地”和民間昆曲傳承表演隊等,目前全縣從事湯顯祖文化研究、昆曲傳播人員近3000人。
據了解,自2006年以來,這是遂昌舉辦的第8屆湯顯祖文化節。本屆文化節還將陸續開展“湯顯祖、莎士比亞文化的傳承與影響”座談會、《湯公遺愛 盛世遂昌》戲曲周等系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