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劇《楚莊王》舞美體現濃郁楚文化元素 鐘欣 攝
(記者 應妮)民族歌劇《楚莊王》9日晚亮相國家大劇院,首次向北京觀眾呈獻了這部巨制。這是湖北省歌劇舞劇院繼《洪湖赤衛隊》《八月桂花遍地開》之后,應邀獻演國家大劇院歌劇節的第三部原創民族歌劇。
作為國家藝術基金大型舞臺劇和作品資助項目,歌劇《楚莊王》將一幅絢麗多姿的楚文化畫卷徐徐展開,該劇演繹了春秋諸侯爭霸的恢弘歷史背景下,楚莊王面對內憂外患,韜光養晦,勵精圖治,“三年不鳴,一鳴驚人;三年不飛,一飛沖天”,終得宏圖大展,率楚國走上了偉大振興之路的歷史故事。
歌劇《楚莊王》劇照 鐘欣 攝
舞臺上的楚文化元素也隨處可見。楚莊王峨冠博帶,樊姬和妃子們曲裾深衣,而整個舞臺背景都有著青銅的色彩和質感,顯得古樸滄桑、大氣厚重,其中變幻的紋路也能看到楚國漆器的影子。樊姬在深宮里思念楚莊王,舞臺一角有著巨大的鹿角立鶴,而她擊鼓的場景中,金鼓的造型讓人想起楚文化里著名的虎座鳥架鼓。
湖北省歌劇舞劇院院長、該劇出品人盧向榮介紹,歌劇《楚莊王》的創作排演歷經5年,由國家一級編劇李穗擔任編劇,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教授吳粵北作曲,中國音樂學院表演教研室主任陳蔚擔任總導演。通過獨具特色的音樂、舞美等手段,將漁鼓、花鼓戲、漢劇、汨羅江一帶的民間宮調融合瑤琴等宮廷雅樂,彰顯荊楚文化特色。
《楚莊王》的總導演陳蔚則認為,楚莊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他身上所代表的中國人發奮圖強的精神令人振奮,這在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今天,依然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
據悉,該劇10日晚還將繼續在國家大劇院上演。(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