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乘“一帶一路”東風向國際傳播中國茶文化故事

   日期:2019-06-24     來源:人民網    

一片茶葉傳承千年文化。為傳承中華茶文化,促進中華茶文化的國際傳播,6月22日,“中國茶文化傳承與國際傳播”主題沙龍活動在京舉行。幾位熱衷中國茶文化的與會嘉賓用親身經歷講述了茶文化的國際傳播故事。

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秘書長許紅海致辭中表示,茶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中心成立35年來一直致力于中外傳統文化的交流、交融,今后要繼續發揮包括茶文化在內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獨特作用,以茶會友,講好中國茶文化故事,進一步促進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文化藝術交流與民心相通。

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央外辦原副主任呂鳳鼎的外交生涯中,茶是必不可少的陪伴?!拔液投鄶祰艘粯?,喜歡喝茶。多少年來,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喝茶的習慣和愛好從未改變。特別是在國外常駐期間,我喜歡用茶而不是用咖啡招待外國朋友,而且他們大多都會表示贊賞。用中國茶招待客人,不僅提供的是飲料,捧出的還是文化?!笔畮啄昵八侵袊v瑞典大使,他以瑞典為例,講述在那個離我國萬里之遙的北歐國家的茶故事,以及茶在兩國交往的歷史中譜寫的輝煌篇章。

“中國和瑞典的交往源遠流長,茶葉貿易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绲卤ぬ枴檀墓适掠绕渚哂袀髌嫔?。300多年前,裝載有中國茶葉、瓷器和絲綢的‘哥德堡號’,在從中國返回即將進入哥德堡港的海域沉沒。300年后,人們從沉沒的船中打撈出當年貨物,驚奇地發現,在海底浸泡了幾百年的茶葉,品質依然保持良好,這件事在瑞典和世界引起轟動,使瑞典人更增加了對中國茶的認識和喜愛。甚至為了紀念‘哥德堡號’,瑞方又按照原樣,歷時近10年,打造了新‘哥德堡號’,重走了遠赴中國的航海路線,掀起了中瑞文化交流和經貿往來的新高潮?!眳硒P鼎說。

呂鳳鼎說,在當前的國際交流環境下,我國應進一步發揮茶文化的優勢,不斷探索茶文化融合和促進“一帶一路”的新的著力點,并努力在“一帶一路”的建設中擴大中國茶在國際貿易和國際友好交流方面的舞臺。

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駐歐盟使團原團長關呈遠曾作為外交大使常駐歐洲,中國茶對歐洲的影響,他深有體會。“中國是茶葉、絲綢、瓷器的故鄉。自古以來,中國茶葉與絲綢、瓷器等風雨相伴,通過絲綢之路、茶馬古道和海上絲綢之路走向世界各地,成為中國與世界和平、友誼、合作的紐帶?!标P呈遠說。

他介紹,說起歐洲的茶文化,人們可能首先會想到英式下午茶?;仡櫄v史,1610年茶葉第一次由荷蘭人通過海上通道到達歐洲,揭開了中國與歐洲海上茶葉貿易的序幕;1636年,有“海上馬車夫”之稱的荷蘭商人把中國的茶葉帶到了法國的巴黎,于是法國人開始接觸到茶葉,這比英國最早接觸到茶葉的時間足足要早22年之久。法語開始有了“茶”一詞。法語“茶”(the)和荷蘭語的“茶”(thee)一樣,都源于福建廈門的閩南話“茶”的發音“te”。

“可以說,中國茶葉在世界近現代歷史的發展進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英國的中國科技史專家李約瑟更是將茶葉看作中國繼四大發明之后,對人類的第五個貢獻?!标P呈遠說,在中國商品隨著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向世界傳播的歷史進程中,唯有茶葉長期居于中國商品的支配地位,并在世界特別是全球經貿發展中創造了重要價值。同時,中國茶與茶文化還與當地社會文化相結合,發展出新的茶文化形態,豐富了不同國家和地區人們物質與精神文化生活,飲茶成了許多國家國民的生活內容,增強了人的身體健康。

生在茶的故鄉的九至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投資協會生態產業投資專業委員會會長林嘉騋講述:“我的故鄉福建,正是海上絲綢之路的發源地,通過茶葉、絲綢、瓷器展開了國際貿易和茶文化傳播?!绷旨悟Q說,不僅如此,縱觀歷史,中國傳播茶文化的歷史途徑有很多,茶馬古道、萬里茶路、茶船古道,不勝枚舉。他自己也作為傳播的使者參與其中。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藝術研究院篆刻中心主任駱芃芃談到茶文化的國際傳播,不由得想起了連亙萬里、始于17世紀、繁榮2個半世紀的萬里茶路?!叭f里茶路是繼絲綢之路之后又一條橫跨歐亞大陸的國際商貿通道,它南起福建,途徑浙江、湖南、湖北、山西、河北,來到了俄羅斯的恰克圖、莫斯科,并一路延伸至北歐。這條邊貿之路主要就是依靠茶貿易形成、興盛的?!瘪樒M芃說,萬里茶路離不開開拓者,常氏家族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們歷經幾代人不懈努力,采茶、制茶于武夷山,用馬幫將茶葉運輸至張家口,再轉用駝隊送到恰克圖,再到莫斯科和北歐,歷經艱辛的同時,也成為了富甲海內的晉商巨賈。

“文化和貿易的興盛與當下的時代背景息息相關。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的第6年,希望更多茶界人士能夠搭乘‘一帶一路’東風,把茶文化傳播出去,讓茶葉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瘪樒M芃說。

 
打賞
 
更多>同類一帶一路

推薦圖文
推薦一帶一路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大國商幫簡介  |  聯系方式  |  使用協議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适合女士自慰时看的黄文